推动考古融入大众生活——11月16日,稽古学社于励行楼101教室举办了“拓古文・陶新境”文脉手作体验会,共有30名同学参与此次活动。同学们通过拓印瓦当碑文以及金石纹路、在多肉花盆上绘制红山纹饰的形式,沉浸式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志愿者的协助下,同学们亲自动手制作墨包和拓包,涂刷白芨水、覆盖宣纸、用鬃刷定型、进行墨拓。当宣纸被揭开,历史的纹路得以呈现,同学们体验到了亲手制作的乐趣,感受到了传统技艺的魅...
2025年10月18至19日,辽宁大学银杏节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历史学部考古文博学院下设的稽古学社应本次活动主办方辽宁大学文创中心邀请,前往崇山校区开展公共考古宣传活动。本次活动契合银杏节“非遗映秋色,文脉传万家”的主题,通过独具一格的甲骨文猜字和配制香囊体验,向来自校内外不同身份、不同年龄段的参与者们传播考古知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他们在趣味游戏和动手制作中体味考古魅力。活动开展顺利,现场参观的民...
辽宁大学稽古考古文博爱好者协会(简称“稽古学社”)成立于2022年,是由历史学部考古文博学院指导,以宣传公共考古为目的的社团组织。自成立以来,学社始终坚守“承文明之史,立己我之命,究前人遗物,明今人所为”的宗旨,成功举办制陶体验、非遗拓印、考古知识竞赛、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以赛促学 遗珍智竞”文化遗产知识竞赛等多场特色活动,向大众展示考古之美。2025年稽古学社百团大战招新活动,社员们精心布置了...
2025年5月24日,历史学部考古文博学院组织选修“高句丽渤海考古”课程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前往位于沈阳市棋盘山风景区的石台子山城遗址开展考古现场教学活动。该遗址作为东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高句丽晚期山城遗址之一,其城墙、马面、蓄水池等遗迹清晰展现了公元6-7世纪的高句丽山城的砌筑特点和布局特征。本次活动由历史学部考古文博学院赵晓刚副院长带队,共计30余名师生参加。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深化学生对高句...
青春力量,注入古村新活力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夏天,辽宁大学23级考古学专业的本科生们与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徐廷副教授的带领下,以“兴龙计划”为名,踏上了崇善镇大洞村的土地,参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以青春之名,用考古之匙,开启了一段探索与筑梦的旅程。图1 小组成员在大洞村村委会合影留念探秘古遗址,共绘振兴蓝图大洞村,一个承载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其和龙大洞遗址作为石器...
2024年7月18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公布2024年“古脊椎所科创计划”项目批准名单,其中我校考古文博学院2022级本科生张雅林同学申报的“东北地区细石叶打制技术的实验考古与量化研究”项目获批,指导教师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青年研究员杨石霞和副研究员岳健平,我校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徐廷为合作指导教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简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是我国目前唯一...
为扎实有序开展主题教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把讲话精神转化为学习成效,6月10日,恰逢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历史学部稽古学社邀请陈雁、董辉两位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举办非遗体验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学习盘纸及面塑等传统手工技艺,感受非遗文化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全人类共有的财富。本次活动,两位老师对各自的非遗技艺分别进行了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