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9月23日上午,辽宁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文华楼356举办师生交流会,参与本次交流会的有辽宁大学历史学部郑钧夫副主任,考古文博学院华玉冰教授、陈山教授、赵海龙教授、杨帆老师以及24级考古班本科生,共计40余人。本次交流会旨在推动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建设,为同学们搭建与老师深入沟通的平台,使学生在论文写作、学业规划与未来方向选择等方面获得指导,同时也为优化教学工作提供了思路和角度。交流会上,学院通过现场连线的方...
2025年5月24日,历史学部考古文博学院组织选修“高句丽渤海考古”课程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前往位于沈阳市棋盘山风景区的石台子山城遗址开展考古现场教学活动。该遗址作为东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高句丽晚期山城遗址之一,其城墙、马面、蓄水池等遗迹清晰展现了公元6-7世纪的高句丽山城的砌筑特点和布局特征。本次活动由历史学部考古文博学院赵晓刚副院长带队,共计30余名师生参加。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深化学生对高句...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对中国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真实记录,作为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纪实文学作品,它首次向西方世界全面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斗争,成为外界了解中国革命的重要窗口。《红星照耀中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回望中国革命历史。它通过真实的故事和生动的描绘,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如何坚持信仰、勇往直前,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辽宁大学喀左田野考古实...
青春力量,注入古村新活力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夏天,辽宁大学23级考古学专业的本科生们与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徐廷副教授的带领下,以“兴龙计划”为名,踏上了崇善镇大洞村的土地,参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以青春之名,用考古之匙,开启了一段探索与筑梦的旅程。图1 小组成员在大洞村村委会合影留念探秘古遗址,共绘振兴蓝图大洞村,一个承载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其和龙大洞遗址作为石器...
转载自余淼杰到喀左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调研-辽宁大学 (lnu.edu.cn)2024年2月2日,校长、历史学部主任余淼杰专程到喀左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调研,看望在基地工作和实习的师生。余淼杰详细考察了二布尺南考古发掘现场、考古基地生活设施、工作学习环境、出土文物库房、实验室和文物整理室,为实践教学基地揭牌并与师生座谈。 在座谈会上,余淼杰听取了历史学部考古文博学院金旭东院长关于考古文博学院发展规划、基地建设和博...
基地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兴隆庄镇章京营子村,占地面积634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基地由辽宁大学于2021年投资近200万元进行建设,2022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基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北距喀左高铁站10公里,西距喀左县城5公里,距东山嘴遗址展示馆800米,东北距田野考古实习地点——二布尺南遗址5公里。基地基础设施完备,内设教工宿舍、学生宿舍、厨房、餐厅、卫生间、沐浴室、洗漱间、配电室、办公室、会议室...
7月27日下午,辽宁省文物局考古处处长于晓霞、一级调研员刘胜刚、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书记孙立学到我校喀左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二布尺南遗址和三家东北遗址调研。在喀左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历史学部党委书记张鸿杰和历史学部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赵晓刚向于晓霞处长详细介绍了考古教学实践基地的概况、建设过程和出土文物情况。于晓霞处长参观了考古基地的学生宿舍、实验室和文物库房等区域。在二布尺南遗址和三家东北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