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科研动态 -> 科研成果 -> 正文

省校合作结硕果:辽大考古助力黑龙江流域(大兴安岭地区)旧石器研究新突破

作者: 发布时间: 2025-11-11 浏览次数:

11月8日,由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管理局)主办,辽宁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大兴安岭地区文化和旅游局、塔河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黑龙江流域(大兴安岭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址调查勘探项目验收会”于塔河县顺利召开,为省校合作再添辉煌注脚。

此次会议邀请了吉林大学陈全家教授、王春雪教授,黑龙江大学段光达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仪明洁教授等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参会,共同见证辽宁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该项目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会议期间,辽宁大学赵海龙教授就黑龙江流域(大兴安岭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勘探及十八站1、2、4号遗址考古勘探的阶段性成果做了总结汇报。

与会专家对项目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本次考古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会议强调,黑龙江流域(大兴安岭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勘探有助于维护边疆文化安全、增强黑龙江文化自信,能够实证黑龙江在人类文明史、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脉络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2024年3月,辽宁大学与黑龙江省文旅厅(文物管理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双方在考古发掘、文化遗产保护等多个领域展开了深度合作。此次黑龙江流域旧石器时代遗址调查勘探项目,正是省校合作结出的标志性成果。项目实施过程中,辽宁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组织专业团队运用先进技术,在大兴安岭地区新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80余处。本次调查发现的大量石核、石叶、两面器、刮削器、凹缺器、砍砸器、雕刻器等石器,将黑龙江流域(大兴安岭地区)旧石器时代人类演化突破性地推进到距今1.1万至2.4万年前。总体而言,本次项目成果显著拓展了对区域史前文化遗存分布与内涵的认知,为构建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序列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

省校合作的必要性在此次项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一方面,高校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人才储备,能够为考古项目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和文物部门则拥有丰富的实地资源和政策支持,能够为考古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双方的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力推动了黑龙江考古事业的发展。

作为省校合作的重要一方,辽宁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持续发挥着高端智库的作用。学院未来不仅将深耕于考古资料的研究工作中,还将积极培养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同时,学院还将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次验收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黑龙江流域(大兴安岭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进入新阶段。辽宁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化省校合作,发挥高端智库作用,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为考古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