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京举行,揭晓了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入选项目、入围项目和国外考古新发现项目。我校作为合作发掘单位、历史学部考古文博学院徐廷教授作为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的“吉林和龙市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获评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入选项目,成为2024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吉林和龙市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是“考古中国——吉林东部长白山地区古人类遗址调查与研究”的核心工作内容之一。2021年至今,我校徐廷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开展了连续四年的主动性考古发掘,集合多学科多团队协同攻关,共揭露出9个文化层位,出土石制品及动物化石2万余件,确认遗址年代距今5-1.5万年。新发现东北亚最早开发利用黑曜岩原料、最早的压制细石叶技术、有意识磨制石器、象征性雕塑以及可能与古人类居住相关的石圈遗迹和动物骨骼利用的诸多证据,是目前东北亚面积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年代最早、文化序列最清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旷野遗址。
吉林和龙市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吉林和龙市大洞旧石器时代
和龙大洞遗址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崇善镇大洞村,坐落在长白山东麓,图们江与红旗河交汇的玄武岩熔岩台地之上,分布范围超过4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约50万平方米。
和龙大洞遗址是目前东北亚地区已发现面积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旷野遗址,拥有中国长白山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年代最早、最清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序列,是东北亚最早开发利用黑曜岩原料的遗址。
和龙大洞遗址的考古发现不断刷新着旧石器时代晚期东北亚古代人群生产生活方式的原有认知,也不断丰富着长白山地区乃至整个东亚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内涵,对于探讨东北亚史前文化演化与互动、人群扩散与环境适应以及细石叶技术的起源等关键学术问题具有重要价值,是近年来东亚旧石器考古世界级的重要发现。
2023年9月28日,国家文物局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吉林和龙大洞遗址等四项重要考古成果,同年被评为2023年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内十大考古新闻,入选国家文物局2023年度考古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本次入选“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再次彰显了和龙大洞遗址考古发现的重要价值以及辽宁大学考古学科的团队实力。

负责人简介

徐廷,男,汉族,1988年出生,吉林汪清人,中共党员。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学专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考古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历史学博士学位。先后任职于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大城市学院,2023年调至辽宁大学,现为考古文博学院专任教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旧石器考古和高句丽渤海考古,现为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委员,考古中国项目秘书,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项目团队成员,具有国家文物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资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先后主持霸王朝山城、磨盘村山城、和龙大洞遗址和抚松枫林遗址等重要遗址的考古发掘和多项考古调查工作,相关工作多次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国内十大考古新闻和国家文物局年度重要考古新发现。目前已在Antiquity,Lithic Technology,JASR,《考古》《考古与文物》《人类学学报》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学术报告20余次。曾获第三届发现中国-李济考古学奖学金、吉林省省级高层次人才(D类)等称号。
编辑:马雨萌
校审:马雨萌 张凡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