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招生就业  | 学术交流 | 研究中心  | 资料下载 | 校友家园 
新闻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快讯>>正文
   
讲座纪要|凌河讲堂2024年第十一讲:从“播厥百谷”到“五谷丰登”——来自植物考古学的证据
2024-11-23 10:43  

2024年11月16日,凌河讲堂第十一讲在辽宁大学喀左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举行,由赤峰学院孙永刚教授主讲,辽宁大学历史学部考古文博学院赵晓刚副院长主持,参加讲座的有辽宁大学历史学部考古文博学院2022级考古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共计20余人。


讲座伊始,孙永刚教授从“植物考古学属于考古学、植物考古学也是考古学、植物考古学就是考古学”出发对植物考古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进行介绍,强调植物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与人类活动相关的植物遗存,并以此来探讨人与植物、人与社会的关系。关于从“播厥百谷”到“五谷丰登”孙永刚教授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农业的孕育阶段(距今10000年前后)、农业的早期发展阶段(距今8000—6500年)、农业的形成阶段(距今6500—5000年)、五谷丰登与中华文明的形成(距今5000—3500年)并结合不同时段考古遗址内发现的植物考古遗存进行讲述。植物考古学证据表明,中国农业起源经历了早期孕育、发展与形成阶段,到了夏商周时期,在中华文明形成的核心区域中原地区,呈现出包括粟、黍、水稻、小麦和大豆在内的多品种农作物种植格局,农业的发展推进了中华文明的形成。

讲座最后,孙永刚教授就“大豆的起源、不同遗址单位取样的要点”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随后,孙永刚教授表示植物考古学不仅能揭示古代人类与植物之间的互动关系,还揭示植物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古代植物遗存的发掘、分析和研究,可了解古代先民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以及文化习俗。

赵晓刚副院长总结发言时表示,未来植物考古学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为人类文明史的研究提供更多珍贵的资料,帮助考古工作者更全面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植物考古学以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和丰富的成果,为人类认识自然、保护环境和探索历史提供了重要途径。我们应该继续关注并支持植物考古学的研究工作。

                                                                                        文字编辑:崔美悦

                                                                                         图文排版:王婧慧

                                        初  审:赵晓刚 张雪微

                                        复   审:金旭东  王  

                                        终   审:张鸿杰      



 

 


打印    收藏
上一条:“考古中国: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启动-2022年我校将开展阜新地区红山文化遗存考古调查工作
下一条:讲座纪要|凌河讲堂2024年第十一讲:从“播厥百谷”到“五谷丰登”——来自植物考古学的证据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招生就业  | 学术交流 | 研究中心  | 资料下载 | 校友家园

辽宁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 沈北新区道义南大街58号
电话:024-62602436  邮编:110136
ICP备案号:
辽ICP备 05001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