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招生就业  | 学术交流 | 研究中心  | 资料下载 | 校友家园 
新闻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快讯>>正文
   
讲座纪要|2024年凌河讲堂第六讲:环境考古——先民生存环境背景重建方法尝试
2024-09-08 17:19  

本次讲座围绕“环境考古——先民生存环境背景重建方法尝试”这一主题展开,由东北师范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生态系统演变委员会委员介冬梅教授主讲,辽宁大学历史学部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赵晓刚教授主持,参加讲座的有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孙力楠教授、辽宁大学历史学部考古文博学院2022级考古学专业本科生,共计20余人。

E32D


讲座伊始,介教授提出了地理环境学对于研究、发展现代考古学有着重要意义。为此,列举了吉林省内四处考古遗址:长山遗址、五台山遗址、大洞遗址与东山头遗址作为实例,分别对此加以详细说明。

介教授首先向同学们阐述了自然环境(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与土壤)对于研究考古遗址的价值,地球环境学可以通过植硅体、孢粉、土壤粒度等方法来构建遗址内环境的变化的过程,借此来复原人类生活变迁的发展历史。而后,介教授以五台山遗址为例,通过环境考古的方法来计算波罗湖湖面高度的变化,来确认五台山遗址选址的特点,解释该遗址被多次利用的原因。以大洞遗址为例,介绍了环境考古研究开始之前需要对遗址现处的周边环境、地形和植被类型进行调查,为环境重建提供背景材料;以东山头遗址附近的月亮泡为例,介绍了通过测量年均降水量来研究周边水域范围,进而推算该遗址附近月亮泡地区鱼产量与可容纳的人口数量的关系,进而复原当时的聚落范围与人口规模。之后,介教授以考古遗址附近土壤标本举例,说明借助土壤中包含的微生物与有机标志物可以估算出先民农业畜牧业发展的状况,探究生活在此的先民们为何会以畜牧业抑或是渔业作为生计方式的根本原因。

1A69C


讲座尾声,介教授就地球环境科学与考古学的关系、考古发掘过程中如何进行环境样本采样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介教授表示地球环境学与现代考古学紧密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环境科学是回答遗址内环境变迁历程最直接的证据之一,对探索先民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有着关键作用。华玉冰教授总结发言时表示地球环境科学对于考察遗址周边环境(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及经济活动等)、重建遗址周边古气候、古植被及资源量有着支撑的作用,是复原古代先民生计方式与生活方式,判断遗迹自然与人工属性有效的科学方法。


打印    收藏
上一条:“考古中国: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启动-2022年我校将开展阜新地区红山文化遗存考古调查工作
下一条:辽宁大学2023级考古学学生来我市参加“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招生就业  | 学术交流 | 研究中心  | 资料下载 | 校友家园

辽宁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 沈北新区道义南大街58号
电话:024-62602436  邮编:110136
ICP备案号:
辽ICP备 05001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