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招生就业  | 学术交流 | 研究中心  | 资料下载 | 校友家园 
考古文博学院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招生就业  
 学术交流 
 研究中心  
 资料下载 
 校友家园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交流>>名家讲座>>正文
   
讲座纪要|历史大讲堂之十七:旧石器时代考古漫谈
2025-03-04 09:30  

2025年2月24日上午,辽宁大学历史学部考古文博学院“历史大讲堂之十七:旧石器时代考古漫谈”在蒲河校区博雅楼323教室举行,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高星教授主讲,考古文博学院徐廷教授主持,考古文博学院赵晓刚副院长、考古文博学院赵海龙教授出席讲座,2024级考古学专业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共计40余人参加讲座。


讲座伊始,高星教授以人类历史的早期如何界定为楔,通过否定“木器时代”与“骨牙角器时代”假说,引出为什么人类历史的第一个阶段被称为旧石器时代。随后,高星教授围绕直立行走、工具制作与使用、用火三个方面,分别探讨了它们在人类演化中的意义高星教授指出,相关研究表明使用工具可以刺激大脑皮层相关区域,并有可能是人类大脑进化的动力之一。而可控性的用火被认为是人类真正的排他性的行为,在这里高星教授以熟食对人类大脑与牙齿的影响为例进行说明,同时以遗址中用火证据的提取为引,提出可以通过多学科交叉合作完成考古目标。而后高星教授就旧石器时代的生活方式对现代人类在健康、梦境、行为习惯及性别分工等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通过展现现代生活与旧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异同旧石器时代营养摄入结构、梦境中的失重感以及性别行为差异与旧石器时代男女分工的高度相似等实例,揭示人类进化过程中遗留的特征在当代人身上的体现。


讲座尾声,高星教授指出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在重建人类历史、研究人类演化与文化起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强调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现实作用。随后,同学们就旧石器时代考古在当代的发展与应用等问题与高星教授进行了讨论。高星教授表示,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最漫长的阶段,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奥秘无穷,乐趣无穷的研究,虽然有时候要青灯黄卷,付出一定的艰辛,但同时也是最具有创新潜力,大有可为的事业,希望大家在讲座结束之后仍保持着对于未知的探索兴趣。同时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的百万年人类史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是中国文化连续性的源头,未来的同学们要通过考古学、历史学和自然科学的结合,进一步推动中华文明研究走向深入,并为世界文明研究贡献中国智慧。

 

(主讲嘉宾高星,辽宁宽甸人,著名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曾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周口店古人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亚洲旧石器考古联合会主席。主要研究领域为古人类学和旧石器考古学,主持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多项重大项目,是《中国科学》《考古学报》等多个知名学术期刊编委,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科普文章5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提出中国古人类演化的"综合行为模式",提出中国旧石器时代的"两期断代"说,提出东亚旧石器时代手斧"本土起源+外来影响"说,是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科的领军人物)

 

                                      图  文:张昀诺

    



打印    收藏
上一条:历史大讲堂之一:何为考古
下一条:讲座纪要|历史大讲堂之十七:旧石器时代考古漫谈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招生就业  | 学术交流 | 研究中心  | 资料下载 | 校友家园

辽宁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 沈北新区道义南大街58号
电话:024-62602436  邮编:110136
ICP备案号:
辽ICP备 05001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