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6日下午,辽宁大学历史学部考古文博学院"东北亚考古新视野系列讲座"(第十讲)在蒲河校区博文楼401室举行,由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研究馆员胡柏主讲,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赵晓刚主持,学院师生共计20人参加讲座。
讲座题目为《法律护航下的非遗保护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遗产法>与中华文化》,内容分为立法背景与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范围、《非遗法》核心亮点解析、《非遗法》保护、典型案例分析和未来挑战与青年责任六个部分。首先,胡柏老师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分析了《非遗法》的立法背景和在法律保障、文化战略和国际贡献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然后结合《非遗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范围做了深入的讲解。并对《非遗法》的三大制度框架(调查制度、代表性项目名录制度和传承与传播制度)和四大法律亮点(传承人保护和退出机制、财政保障、分类保护和区域性保护相结合和责任追究)核心亮点进行了非常详细的介绍与分析,让同学们比较充分的了解了《非遗法》的具体内容。其次,结合端午节和春节等典型案例分析,展示了《非遗法》的实施成效,并强调了非遗保护中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原则。最后,胡柏老师指出当前非遗保护中的问题与挑战,并结合未来择业等方面给同学们给出了行动建议。

(主讲人胡柏,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研究馆员,辽宁省文物保护工程专家组成员、省发改委、财政厅文物保护专家组成员,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组成员。多年来在辽宁省文化厅、省博物馆、省文物总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从事博物馆、文物保护研究和管理工作。主持和参与多项辽宁省文物旅游开发保护、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和博物馆展览策划项目,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十三工厂修缮设计方案》《国家文物局、辽宁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开幕式设计及辽宁省博物馆首次夜场和〈精品诗歌朗诵会〉》等。)